更新时间:2019-07-14 22:05点击:
二、总纲
13.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如何表述的?
修改之前的政协章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分两处表述的:一处在总纲第三自然段,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一处在总纲第六自然段,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分开的表述方式不够严谨、准确,容易使人们对政协性质的理解出现偏差。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按照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的规范性提法,将这三句话合并一处表述,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样表述,有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
14.为什么说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自成立时起,人民政协始终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并随着统一战线的发展而发展。统一战线的性质贯穿于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委员结构、议事原则、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等各个方面。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两个文件都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同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制定了人民政协章程,规定人民政协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1978年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我国的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则是这个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82年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的政协章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现在,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人民政协团结的范围更加广大,成为体现中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它的参加单位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和8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工商联、科协、台联、侨联等主要的人民团体,我国56个民族、五大宗教团体的代表人物,港澳特邀人士和台湾同胞以及其他各个界别的代表人士,汇集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真正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我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和重要的贡献,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共同目标下,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政治同盟关系。
1949年人民政协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思想政治上的坚强团结,而且也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从组织上确立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和各项经济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形成为一项长期、基本的制度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正如毛泽东1957年所说,“这个口号并不是突然提出来的,它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的酝酿”,它蕴含了在我国建立多党长期合作政党制度的构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转移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强调“人民政协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中共十二大丰富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八字方针,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而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一起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共十三大的一个重要贡献。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批示精神,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确立了基本政治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十六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联系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与时俱进的特点和生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并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6.修改后的政协章程对团结合作方针是如何进一步规范表述的?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政协章程这次修改中,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方针在表述上与中共十六大报告保持一致,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方针做出规范、集中、明确的表述,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日渐完善与成熟,表明了对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四项方针提出的时间有先有后,反映了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是从本质上讲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长期共存指共产党与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互相监督指各党派互相提意见、建议、批评,主要指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强调监督的准则,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开诚布公,以诚相待,推进共同事业的发展。在表述上做出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更好地准确把握团结合作方针的内涵,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7.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对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怎么规定的?
1991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参加“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工作涉及范围很广,但主题是两个,这就是团结和民主。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政协工作就做出了成效。”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人民政协五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中共十六大报告也提出,要“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据此,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规定:“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明确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并写入章程,是中共中央关于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对于人民政协正确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8.怎样领会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精神实质?
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广泛的团结,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大多数。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贯彻“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针,由各党派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本身就是大团结的象征。在人民政协这个组织里,方方面面的代表人士汇聚在一起,在共同大目标下,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共商国是,充分体现了它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同时,人民政协还可以发挥它由界别组成这个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密切联系各界群众,努力促进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谈到团结民主党派问题时,曾经讲了关于“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关系。他说:从民主党派本身看是一根头发,从它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同样的道理,现在全国有3100多个政协组织,56万多名政协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各级政协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作用,在界别设置、委员构成和全部工作中都要坚决贯彻大团结的原则,适应大团结的要求,努力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学习新修订政协章程问答第18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扬人民民主,就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决定国家事务的权力;同时,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搞好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事务决策前的协商,体现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可以通过批评建议实行民主监督,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参政议政。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在人民政协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按照民主程序进行,都要体现民主精神、发扬民主作风;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都可以本党派、本团体、本界别的名义进行发言和提出提案,反映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各级政协组织都要依法维护其参加单位和个人按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权利。运用好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充分发挥它的特有作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改进政府的工作,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19.如何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的密切关系?
人民政协的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追求的团结,是持久的、生机勃勃的团结,这种团结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和发展;我们所坚持的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这种民主必须以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方面的团结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把团结和民主统一起来,以坚强的团结保证我们的民主进程健康有序,以充分的民主保证我们的团结充满活力,在团结稳定的前提下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优势,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与人民民主形式的有机结合。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就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民团结奋斗的历程,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历程。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要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就必须始终不渝地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要把团结和民主的精神体现在政协的全部工作之中,贯穿于政协各项工作的整个过程。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求同存异,互相监督,尽最大努力,把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在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大目标下凝聚起来,努力增进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雄厚的优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要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独特的民主形式,广开言路,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民主和谐 、生动活泼的氛围,保障各界人士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积极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充分利用人民政协的广泛代表性和界别优势,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及时、如实地反映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和不同群体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维护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习新修订政协章程问答第20题
20.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对我国的社会阶级状况进行了哪些新的表述?
原政协章程总纲第四自然段关于我国阶级状况的分析,是根据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表述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修改前的政协章程中,“原来属于剥削阶级的人,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所特指的那部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已经不复存在。为此,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将“原来属于剥削阶级的人,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句删除。此外,根据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论断,在总纲第一自然段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和在第四自然段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中,增写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内容。
21.为什么说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政协章程,是由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了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协商机构都必须遵循而不得违反宪法的规定和精神。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政协章程,与十届二次人大修改后的宪法相衔接,为人民政协依据宪法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我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22.为什么说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在一个十多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创举。新时代新任务需要理论创新,需要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人民政协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确地回答和解决好人民政协工作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说,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入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23.为什么说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政协章程,有利于不断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人民政协必须更紧密地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无可替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指导思想。人民政协作为我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只有在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和共同政治基础前提下,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好地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各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共同大目标下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大团结、大联合,最广泛地凝聚各方力量,集中各界智慧,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4.为什么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入新修订的政协章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不断调整,社会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不仅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逐步发育,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社会的分配方式发生了改变;随着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在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流动。经济生活的变化催生出新的社会阶层。针对这种新的情况,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根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这一新的理论观点,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序言中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作了修改,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据此,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对总纲作了两处修改,一是将总纲第一自然段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二是将总纲第四自然段中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按照这一新的表述,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四个层面层层递进、范围一层比一层更广泛。在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学习新修订政协章程问答第25题
25.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什么?
在政协章程总纲第五自然段中,把“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规定为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
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包括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联盟中各方面的代表。对于大陆范围内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这个联盟而言,它既是爱国主义的又是社会主义的,必须坚持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为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于包括广大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第二个联盟而言,其政治基础是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是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广泛联盟。在这个联盟的范围内,只要承认一个中国、赞成祖国统一,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都要努力团结。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范围越广越好。
26.为什么把“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写进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20世纪中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人民政协的根本任务,就是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奋斗。因此,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总纲第五自然段关于共同政治基础部分,在“拥护社会主义事业”之后增写 “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7.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政协章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政协章程,是总结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和历史经验作出的重要修改。它既是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的进一步明确,也是对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促进各党派之间的团结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一修改,是人民政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它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更好地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
28.把“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写进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有什么重大意义?
把“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写进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是这次修改章程的一个重要成果。首先,它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的体现,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共十六大修订后的党章也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并将它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是对社会主义文明内涵的极大丰富,又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将这一内容写进新修订的政协章程,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其次,它是政协章程与宪法相衔接的体现。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关系写入政协章程,为人民政协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依据。第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职责。把“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写进新修订的政协章程,有利于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9.人民政协如何落实“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要求?
在我国,发挥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其中,人民政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以党派和团体为基础组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有很大比例。在人民政协中,各民主党派可以党派名义开展多种活动:在政协会议上,可以本党派名义进行发言,发表意见和主张;可以提出党派提案,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答复;可以党派名义开展调研等多种活动。人民政协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开展对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维护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按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民主权利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