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23 03:06点击:
中新社昆明8月21日电 (陈静)第三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21日在云南省昭通市拉开帷幕。来自十余个国家的270余名专家,就草地贪夜蛾防控、马铃薯种薯繁育、高山农业科技等领域进行交流研讨。
资料图:航拍贵州万峰林景区田园风光。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会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昭通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孟加拉国、保加利亚、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缅甸、尼泊尔等十多个国家农业主管部门或农业科研单位相关人员参会。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气候类型相近,农业发展阶段、条件和模式也大多相似,共同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挑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介绍,2017年,在云南成立的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截至目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累计资助了近80名外国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合作研究,其中大部分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也将进一步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研讨会期间,将同期举办第十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理事会暨讨论成立“澜湄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协作组”;第五届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理事会;中国—南亚东南亚草地贪夜蛾防控研讨会;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论坛等。
其中,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自成立至今已成功运行十余年,成立了陆稻、大豆、甘蔗、马铃薯、植保和农经6个工作组,召开10届理事会,已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农业科学家约770人次互访、参加培训,共同交换和筛选试验相关作物栽培品种543份,初步选育出适宜各国品种124个。
此次新成立的“澜湄合作农业科技交流协作组”,是澜湄国家政府间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将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平行运行,通过建立植物病虫害防控合作机制、动物疫病防控合作机制和渔业生态养护合作机制,推动澜湄跨境经济带建设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