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01 06:23点击: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第一枚国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第一炉不锈钢水……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在这里诞生!
山海关外创新起。辽宁书写出新中国的创业史,也经历过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2003年,党中央提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布署,辽宁加快发展步伐,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国企改革脱困任务,走出科技创新支撑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新路径,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呈现出来:
国产航空母舰及舰载机、R0110重型燃气轮机、i5智能机床、AP1000及CAP1400核主泵、特高压发电机升压变压器、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汽车柔性装配生产线、水下机器人、12英寸集成电路PECVD薄膜设备、凸点封装单片湿法刻蚀设备……
从天空到地面、从水上到水下、从军用到民用、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辽宁把“共和国装备部”的牌子擦得更亮,为“中国制造”贡献出辽宁的创新力量。
高新赋能 老工业基地创新前行
日前,沈阳市对外发布一组关于企业创新培育进展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沈阳浑南区(沈阳国家高新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为去年同期认定量的3.4倍,新认定高企数量占全市的35%,位列沈阳各区县之首。
作为肩负新一轮东北振兴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和引擎驱动的重大使命,沈阳浑南区日前发布重新修订的《沈阳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塑国家高新区的历史地位,打造东北地区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当下,沈阳高新区正全力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与沈阳高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形成“1+1>2”的整合效应,以激发整个区域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样,辽宁各地的高新区也按下“快进键”,在创新发展的主跑道上奋力争先。
“特别是全省19个高新区,以占全省1.4%的土地面积,贡献出全省约12%的地区生产总值、42%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0%的高技术制造业总收入,走出了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辽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大南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辽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00亿元。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2490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8.58件,科技成果转化落地3700多项,科技进步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5%。
2016年,沈阳高新区、大连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辽宁创新发展翻开新的篇章。2018年,全省高新区和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30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超过37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的44%。沈阳智能制造、大连软件、鞍山激光、本溪生物医药等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初步构建起“两核驱动、一带支撑、多点辐射”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凤凰涅槃 创新路上再出发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涅槃重生,老国企重振雄风,新兴企业站立潮头。沈鼓集团通过持久的技术创新,成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行业的支柱型、战略型、领军型企业,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100%国产化;东软医疗在全球设有5家研发机构,CT和MRI出口台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第一。三三工业成为全球隧道掘进机行业“三巨头”之一,产品拥有“复杂地质掘进机之王”美誉。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2030年实现全面振兴,走进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一带五基地”建设指出了东北地区经济、产业和科技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定位,也明晰了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出路在转型,支撑在科技,关键在创新。
2001年以来,辽宁共有485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有34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等25个学科和专业研究在全国乃至世界举足轻重。
今年7月29日,辽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工作会议。这是辽宁首次召开以科技引领产业振兴的专题会议,旨在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进一步聚焦经济主战场。辽宁省副省长卢柯表示,辽宁科技资源丰富,科研能力较强,产业门类比较完备,但研发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科技创新全面支撑能力尚未达到。
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发展形势,辽宁为科技创新再度“加码”:立足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向创新优势集中的材料与制造、能源与环境领域发力,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作为主攻方向,打造12个创新产业链条,实现重点突破,确保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出一条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创新政策的密集出台,在这个集中全省创新力量的大会上,参加会议的近200名科技创新工作者再领新任务,分赴各地,掀起新一轮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发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