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我的“家”在青海

更新时间:2019-09-30 21:02点击:

我的“家”在青海

   对于水电运行检修专业毕业的魏显贵来说,家乡青海是自己一展抱负的地方。

  青海,虽地处西北,自然环境恶劣,但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青海有着独一无二的“大”价值和“美”颜值。

  魏显贵就是地地道道的青海人。自1982年毕业后踏上故土,他就把根深深扎在这里,再也没有离开,37年如一日地建设着家乡,也为了另一个“家”日夜辛劳。

  1982年8月,魏显贵乘车翻过日月山,穿过大草原,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奔流不息的黄河,他的心情抑制不住地激动,因为他即将成为一个巨大工程——龙羊峡水电站的运行检修工人。

  与同龄人相比,年轻的魏显贵更加勤奋,喜欢思考问题,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电站运行和检修的相关知识,工作得心应手,成为技术骨干。

  在参加工作4年后,23岁的魏显贵被调入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局计划合同处任计划科科长,负责水电建设计划工作。从此,他的工作就和规划、计划分不开了,沿着企业规划这条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1999年10月28日,黄河水电公司成立,依托龙羊峡和李家峡两座母体电站,滚动开发黄河上游水电。此时,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本领,羽翼丰满的魏显贵从李家峡水电厂升任黄河水电公司计划经营部副主任。

  而刚刚起步仅三年的黄河水电公司,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中经历了企业重组的洗礼,面临着企业资产质量差、亏损严重的严峻局面。

  魏显贵明白,不论千难万难,发展才是硬道理。黄河上游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该河段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丰富,规划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这条“黄金水道”就是黄河水电公司开发水电的主战场,也是魏显贵大展拳脚之地。

我的“家”在青海

  做项目规划设计,办理项目征地手续,配合政府完成移民安置……魏显贵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一步步将黄河水电公司的战略规划蓝图变为现实。

  一条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如同一股股强大的电流,从中国大西北,从黄河水电公司不断传出:公伯峡水电站开工建设;拉西瓦水电站截流;苏只水电站并网发电;班多水电站开工建设;积石峡水电站核准;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8亿千瓦……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座座雄伟的电站。在万顷波涛间,黄河水电人用十年时间建高坝,安狂澜,建成了一批精品水电工程,创造了当今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多项新纪录,形成黄河上游水电基地。

  这其中,魏显贵功不可没。由于出色的业绩,2010年魏显贵被任命为黄河水电公司副总经理。

我的“家”在青海

 

  魏显贵说:“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既要对企业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还要对员工负责。国家把企业交给我们,也就是把责任交给了我们。”

  责任是挑战,也是使命,更是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志气。9年来,魏显贵每天都感受到肩负责任的压力。而正是这种压力,使他获得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就在魏显贵升任黄河水电公司副总经理的这一年,黄河水电公司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之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势头逐步回落,转入低谷期。

  如何使企业的基业长青,显然,依靠单一的水电开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作为公司发展规划第一人,魏显贵开始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2009年国家光伏新政策出台,开始第一批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魏显贵敏锐地察觉到这很可能是新能源发展的机遇。

  “对,向太阳借光,积极发展新能源项目。”魏显贵和员工们一起,从一点一滴地学习光伏产业知识开始,研究政策,勘察现场,查阅资料,组织会议探讨,开展头脑风暴,积极参与投标……

  最终,黄河水电公司获得共和3万千瓦、河南2万千瓦两个项目,初战告捷。

  2010年8月30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边彩旗飘扬、鞭炮齐鸣,黄河水电公司桑日1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开工仪式在雅鲁藏布江边的桑日县隆重举行。

  此时的魏显贵百感交集:集团公司进军西藏自治区的首个项目终于落地了!

我的“家”在青海

  因科学合理的规划、施工建设和管理运营,桑日光伏电站被树为西藏自治区光伏电站的样板工程。尤其是黄河水电公司在施工建设中保持生态原貌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好评和信任,自此拉开了集团公司在西藏发展的序幕。

  时任黄河水电公司建设分公司工程部副主任、西藏桑日光伏电站项目经理的李辉回忆当时的情景感慨到:“依托桑日光伏电站,魏总带着我们促成了集团公司与西藏自治区战略框架协议的签订,在能源开发中优先考虑集团公司。”

  在真切地感受到光的“魔力”后,魏显贵便一发不可收拾,带领着黄河水电公司追光逐风,开启了进军新能源行业的序幕。甘肃景泰、青海乌兰光伏电站、茶卡风电相继开工建设。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出台1.15元/千瓦时的光伏标杆电价政策。魏显贵带领团队抓住机遇、果断出击,争取到了格尔木一期2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权。

  20万千瓦,对于现在动辄近百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来说并不算大。但是,当时世界上的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还停留在几万千瓦,一次性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对黄河水电公司来说挑战不小。

  自拿到项目的那一刻起,魏显贵无数次地前往项目现场踏勘,与技术人员讨论优化建设方案,给建设者加油鼓劲。

  为了在建设大面积光伏电站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魏显贵和建设者研究出“组件支架基础采用小型混凝土摩擦型桩基础施工技术”,相比国内常用基础形式,不仅减少了材料用量及对地表的扰动且大大保护了环境。

  2011年10月29日,格尔木20万千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提起当时的心情,魏显贵用“不易”来形容。是啊,用不足五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当时全球单体最大光伏电站,不仅创造了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更标志着中国光伏电站由几十兆瓦开始向百兆瓦级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国际百兆瓦级光伏电站的设计及建设标准。

  黄河水电公司在光伏行业一举成名。随后的几年,按照魏显贵谋划的发展思路,他带领公司大力开展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将黄河水电公司光伏产业打造成为引领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2016年初,魏显贵开始代行总经理职责。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水电公司视察时作出“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深受鼓舞的魏显贵坚定了促进光伏大发展的信心,带领黄河水电公司跑出了“加速度”。

  为评判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系统效率的各种因素,建设了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

  运用“集中监控、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实时维护”的智能管理模式,使国内光伏产业从粗放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开展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效应相互影响的定量研究,让戈壁荒滩变身草原牧场;坚持创新驱动,成立光伏产业创新中心,为青海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及国家电投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研项目127项,获得国家部委等各类奖项45项,获得专利249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和修订58项……

  黄河水电公司以先进技术和标准规范引领着行业发展,黄河水电的专属“数据”目前已经成为业内借鉴最宝贵的经验。

  2018年4月3日,国家电投大坝管理中心在西安揭牌。从那时起,国家电投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江河上的134座大坝有了专职“体检分析”的“医疗”全套机构。

  已是黄河水电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魏显贵又多了一个头衔,任大坝管理中心主任。

  面对新设立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大坝管理中心运作方式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系统建设功能的完善没有成熟模板可以套用,魏显贵带领着大坝中心全体员工从头开始,建章立制,采集信息,优化方案,保障了大坝管理中心各项工作顺利、规范、有序开展,朝着“瞄准国内领先水平、树立高标准、创建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再进一步。

  近几年来,黄河水电公司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规模均实现新跨越:电力装机规模179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3%,近三年向青海省上交利税50.83亿元,有力支持了青海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成为国家电投集团的骨干产业集群。尤其是光伏产业,体系布局更加完善,形成了规划设计、创新研发、设备制造、开发建设、生产运营、能源服务等完整的产业体系,规划引领、科技支撑、上下游协同、多能互补、规模化基地式开发、集约化专业化运维。

  认识魏显贵的人对他的评价出乎意料地一致:睿智儒雅。“魏总是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领导。”曾任黄河水电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现任创盈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苏晓军这样评价他,“很有个人魅力。”

  多年来,魏显贵和公司领导班子一起带领九千余名黄河水电人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以“扎根高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深山峡谷中、在戈壁荒滩上,树立起座座丰碑。不仅如此,在保护环境、脱贫攻坚、扶持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他也处处彰显出大国央企负责人履行社会责任的风范。

  魏显贵对待每一个人都和颜悦色,但在安全生产上绝对不含糊。“可能会有安全问题,不行!”“在后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隐患,不行!”不论是在工程建设中还是生产运营中,所有与安全生产相矛盾的事项都必须以安全生产为要。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晃,魏显贵在青海工作已经37年了。他的足迹遍布了黄河水电公司的任何一个角落。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水电工人干起,逐步成长为企业经营和规划计划的专家,并最终成为千亿资产国企的主要负责人,魏显贵把毕生的心血倾注在自己的家乡,将所有青春献给了黄河水电。

  2019年9月29日9时,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的魏显贵端坐在青海省会议中心接受表彰。心中有信念,前进有方向。魏显贵的初心在青海,也将继续从这里出发。(唐婧张青银)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