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踏中“痛点”起步 智能“收废品”还需跨几道坎(2)

更新时间:2019-10-15 17:00点击:

  此外,智能设备最大的竞争对手——走街串巷的“游击队”依然存在,他们拿走高价值可回收物,留下的往往只有无人问津的低价值可回收物。“人家一个人一辆黄鱼车就把值钱的收走了,我们投了成百上千万元的设备,却尝不到甜头。”该负责人说。

  近期,智能可回收物设备还面临其他业内“轻资产”竞争者的冲击。一些网络平台“收编”小区里的保洁员,由他们拿着手机客户端到居民家中收集可回收物,并称重结算。相比之下,坐拥一大堆笨重设备的智能回收机企业,运营成本更高,客户体验度也较差。

  “现阶段我们只卖设备,不指望靠设备里的垃圾赚钱。”福建东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林彦青坦言,之前一些智能设备为了抢占市场,搞低价甚至零价竞争。只要社区点头,不需要付一分钱,设备就能进驻。这种模式早期投入及资金压力太大,变现周期较长,风险过高。

  探索

  规模摊薄成本

  回收量大,增议价能力

  “爱回收”似乎是一个另类——从创始之初,便坚持设备无偿进小区和从居民手中高价(1元/公斤)收购可回收物。令人意外的是,这种“烧钱”模式下,“爱回收”不仅没有显出颓势,反而仅用一年多便将其在上海的网点增至近1500个,已投运的智能回收设备近1800台,覆盖杨浦、宝山、虹口、浦东等区域,成为上海投入智能可回收物设备最多的企业。

  “很多人问我们会不会是第二个‘小黄狗’,但大家忽视了一个逻辑。”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陈雪峰坦言,如果智能回收设备的投放达到足够规模,完全可以分摊掉运营成本。据估算,“小黄狗”单个智能柜的硬件成本高达四五万元,如果有企业一次性订购成百上千台智能柜,制造商实现大规模量产,硬件成本可以节省80%以上。“如果量产再上一个规模,平均一台智能柜的成本可以控制在六七千元。”陈雪峰说,随着“爱回收”设备投放规模不断扩大,其可回收物的硬件开销已经节省至每公斤0.03元至0.05元左右,相当于一些同行硬件开销的十分之一。

  通过大面积进驻社区,“爱回收”似乎还尝到可回收物回收量稳定增长的甜头。数据显示,目前可回收物回收量达100多吨/天,相当于一台设备回收六七十公斤/天,而日均无法满仓一次(回收不到二三十公斤/天)的智能设备仅占其在沪智能设备总量的5%左右。稳定且理想的回收量让它在和下游议价时更加从容。

  不过,由于可回收物收运场站缺少,导致收运成本增加,仍是这类企业很难跨过的坎。陈雪峰坦言,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在杨浦区支持下,“爱回收”已在杨浦7个街镇设置中转场站,区域内可回收物的短驳成本控制在三四百元/吨;如果没有中转场站,相关成本至少翻一倍以上。

  未来

  流量变现很难

  高额投入,企业撑不住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大规模投放智能垃圾设备,最终目的不是靠卖破烂盈利,而要靠“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实现流量变现、吸引投资。

  鑫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生此前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只靠收运可回收物,盈利模式太单一,风险高,最终还要靠机身广告和流量维持智能垃圾设备的正常运行。按照每800户居民配套1台智能垃圾设备,预计一家企业要在上海投放8000台至1万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届时,企业靠出租机身广告和内部空间来获得更高利润。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