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06 10:00点击:
人民银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中国版“监管沙盒”终于正式落地。
上证报记者5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今年8月出台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加快推进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服务金融业综合统计。
记者获悉,近期人民银行正积极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社会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关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试点,人民银行计划已久。早在2018年年底,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启动金融科技应用试点。试点计划的一方面内容,就是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提高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高、传染性强、传播快等问题,建立中国特色金融风险科技管理机制,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提升风险探视感知和计划能力。
今年7月,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介绍,希望通过试点能够建立完善适应金融科技发展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就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沙盒’。监管沙盒很重要的特征是推倒重来,把风险控制在重要的领域。这次试点叫‘中国版的监管沙盒’,一开始就设计了风险补偿和退出的机制,可以推倒重来。”
所谓“监管沙盒”,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5年最早推出,面向金融创新产品或服务,由监管部门按照适度简化的准入标准和流程,允许金融科技企业在有限业务牌照下,利用真实或模拟的市场环境开展业务测试。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优先选择北京,此前在一些文件中也可觅得线索。按照今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北京市西城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监管“沙盒机制”,促进金融发展,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