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张老炝”引领饮食行业创新升级

更新时间:2019-06-06 05:30点击:

  “一声乡音入心口,端起我执着的梦。一碗如痴如醉温热上心头,才下了眉头又惹得念旧。”徐徐展开的《一碗乡愁》音乐短片,犹如一副生动的故乡画卷,镜头和画面静静呈现出河南方城的秀美山水田园和厚重文化底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美食让方城人魂牵梦绕,也成为外出创业者刻在骨子里的一种乡愁,那就是方城烩面。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如此钟爱烩面,在全国也无出其右。《一碗乡愁》词作者张林,是郑州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的市级“非遗”传人,生于“中国烩面之乡”的方城县袁店乡呼沱村。张林带领团队数次回家乡,深度挖掘以方城烩面为代表的地域饮食文化。

  2017年初,位于郑东新区的第一家“张老炝”刚一开张,就引来食客追捧。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张林创造了一个饮食界的奇迹,这也让“张老炝”风靡郑州,遍地开花,成为郑州的一张耀眼的饮食名片。“一碗炝出来的老南阳”是食客对其的评价,彰显其傲然风骨和独特的美食气质。

  在郑州东区,方城县委书记书记褚清黎吃过一碗“张老炝”方城烩面后说:“做生意不在店大小,小空间赢来发展大空间。”时任郑州市政协主席王璋,也对“张老炝”张林赞誉有加。和他们二人的评价相互印证的是,张林用心经营的“张老炝”,在挖掘弘扬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烩面文化方面也有着鲜明特点。“张老炝”独特的饮食文化里,有其传承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有其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烩面馆固有印象的生活美学,有出品人融入了浓浓大爱的满腔情怀。店内独具特色的设计,散发着家乡味的南阳文化元素,让人们感慨不已:原来烩面馆也可以这样“高大上”。

  七八月份盛开的格桑花,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美丽之花,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迎风舞动,摇曳生辉。今年7月底,张林将带领“睿鹰公爱心公益助学机构”成员,第十次踏上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海玉树高原,完成10年资助玉树灾区贫困学生的收官之作。素有“三江之源”“唐蕃古道”“歌舞之乡”美誉的玉树,虽偏据青藏高原一隅,但早在唐贞观年间,这里的藏文化就和中原文化融合交流。当年,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至玉树市结古镇贝纳沟时,当地的藏族首领和群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她向藏族群众传播中原文化。坐落在贝纳沟的文成公主庙,金碧辉煌,四周雪山高峻,经幡浩荡,成为漫漫唐蕃古道上最为耀眼的地方。1300多年来,文成公主庙见证了藏汉一家亲。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来自中原等地的张林等爱心人士,重走文成公主进藏路,再续汉藏民族情。

  为了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张林和深圳企业家王达威、陈海升三人发起成立“睿鹰公益”,每年对口资助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的孤儿、单亲家庭和贫困学生至大学毕业。低调务实的张林,是郑州市金水区政协常委、郑州方城商会副会长、郑州南阳商会副会长、郑州市工商联执委、河南省青联委员,获得有第四届青年豫商领袖“十大先锋人物”、郑州市2013-2017年度“光彩杯”先进个人等荣誉。10年间,“睿鹰公益”持续资助玉树学生200多名,捐款300万元,捐助物资价值100多万。10年之后,已经建立起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睿鹰公益”,将选择第二个项目地。

  从一碗风靡郑州的“张老炝”,到发起成立“睿鹰公益”,张林在践行两种文化,一种是饮食文化,一种是爱心文化。一种文化发端于丝路之源的方城大地,一种文化根植于涅槃重生的玉树高原。

  从方城,到郑州;从中原,到玉树。张林,一路走来,人生繁花似锦。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