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15 21:18点击: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在此次记者会上,出席的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不仅介绍了过去一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还就当前科研领域的一些尖锐问题,如学术不端现象仍时有发生、科研经费运用不灵活等,直面各界关切并回答记者提问。
企业正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反映,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和原创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长期徘徊在5%左右。
此前在3月10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就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从结构来看,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例,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多为15%~20%,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十几年都徘徊在5%左右,2018年也只有5.6%。
在11日当天的记者会上,王志刚就此解释称,我们经常拿中美基础研究投入作对比,美国是15%左右、中国是5%左右。就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来说,美国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都在投,中国的5%基本上是中央财政投的,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得很少。
王志刚同时表示,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好的势头,即在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现在都开始把基础研究作为重点,从源头上来探索相关领域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理论上有哪些突破,在实践中有哪些创新。
另外王志刚也强调,也要看到,各国统计口径还是有些差别,所以仅仅数字本身还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科研经费统计包含哪些,不包含哪些,各国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中国加强基础研究是坚定不移的。
包干制试点将与放管服结合
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比较死板,是科研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即科研经费要严格按照预算要求来使用。但是,科学研究本身存在不确定性,项目进行的每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进度可能不同,所需经费多少也有所不同。
通俗地说,科研是探索未知的,可是申请预算的时候,却要把一年甚至几年之后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到了具体用钱的时候,打酱油的钱又不能拿去买醋。
针对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上周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这里提到的“包干制”试点未来将如何推行?
王志刚在记者会上表示,作为政府,要把包干制跟“放管服”结合起来。它是一种“放”,但是“放”不等于不管,只是管的方式、管的理念会发生变化。
在“包干制”试点范围方面,王志刚表示,将在一些基础研究定额补助项目等方面先行先试,已经选了60多家单位进行试点。
在选取试点的标准和考虑方面,王志刚表示,在试点过程中,要看被选的试点单位过去是不是确实在科研管理方面很规范、在科研成效方面很显著,科研队伍特别是带头人是不是专注搞科研,并且是有科学精神、科研操守,有良好的口碑,这是前提。
(责任编辑:唐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