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回家!透视意大利返还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漫漫归途

更新时间:2019-04-25 11:08点击:

  迎着春日的晨光,CA950航班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4月10日,796件漂泊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

  从在意大利的文物市场上被发现到最终“回家”,10余年归途漫漫。如果静默的文物能“说话”,它们定将用最大的声音“喊出”心声——回家!回家!

  一批文化瑰宝,多年不懈追索

  3月23日,意大利罗马。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消息传回国内,63岁的张建达感慨万千。

  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巡查当地文物市场时,发现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次年向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通报其作出的暂扣决定。时任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的张建达,是第一批得知线索并跟进此事的中方工作人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说,当年在得知相关信息后,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进出境记录核查、组织开展文物鉴定研究,认定这批文物艺术品大部分为中国出土文物,其所有权属于中国,且均未获得合法出境许可,因此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向意方正式提出文物返还要求,同时提供了详细的文物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

  在各方努力下,2014年,意大利米兰法院通过刑事审判,确认中国政府对该批文物艺术品的所有权。

  “我们得知消息后都非常兴奋,连运送它们的车都准备就绪了。”张建达回忆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持有人上诉,文物返还程序中止,案件转入民事审判程序。

  此后,国家文物局根据意方司法审判程序的变化,会同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积极配合意大利司法部门继续开展诉讼活动。在2018年11月,米兰法院作出了将796件文物艺术品返还中国的最终判决。

  两大文明古国,携手谱就佳话

  走进24日亮相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一件件文化瑰宝,展示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据介绍,经过鉴定,意大利返还的这批文物艺术品主要源自我国甘肃、陕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的出土和传世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参与鉴定工作的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表示,在这批文物艺术品中,丰富多样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优美多姿,为研究史前社会风貌提供直接的物质资料;数量众多的汉代陶器,造型古朴浑厚,是汉代辉煌灿烂文明的物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骆驼俑、马俑、人物俑等,承载着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信息。

  在很多人眼中,中意之间这次大规模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并不是偶然发生。

  中国和意大利同为文明古国,犹如东西方并肩而立的巨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既是中意共有的文化资源禀赋,也促使两国共同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

  关强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便开始和意大利互派工作人员,就考古、文物保护、文物科技、博物馆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培训。

  流失文物该向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意大利人与中国人的理解也不谋而合。

  意大利福贾大学校长朱利亚诺·沃尔佩说:“尊重国际规范以妥善处理文物归属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如果一件文物是非法获得的,它必须归还它所属的地方,不容置疑。”

  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则认为,每一件中国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的组成部分,寄托着中国人民最深沉朴素的情感,不论被非法贩运到哪里,我们都绝不放弃追索的权利。

  流失文物追索,依然任重道远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文物保护立法不断完善,执法日臻严格,在保护文物安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执法合作、外交斡旋、司法诉讼、谈判协商等多种方式,中国成功从英国、美国、法国、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追回5000余件流失文物。其中,青铜“虎鎣”等重要文物的追索返还实践,对历史上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这个世界难题进行了创新性求解。

  不过,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到,虽然已经有诸多成功实践,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仍是一个将长期存在的难题。

  意大利同样曾是饱受文物流失之苦的国家。罗马第三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芭芭拉·科尔泰塞认为:“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证明它的出处,必须有方法来证明一件文物的历史。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这非常困难。”

  关强表示,中意两国将以此次文物返还为起点,继续加强对话协商、政策协调、执法协助,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合作,以文化遗产的独特力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潮,以古老文明的深厚智慧协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