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转观念 谋共生:信托挖掘科技红利 访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和紫金信托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雷其瀚

更新时间:2019-07-03 12:10点击:

  鉴于信托公司跨行业、跨领域、跨市场的多元展业特点,数据的融通本身可以为信托公司开展金融整合服务带来重大商机和可行性,以数据整合带动资源整合,以资源整合带动业务整合,通过数据的融通与共享,形成资产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的良性互动。

  嗅觉敏锐的信托公司已感知到科技的力量,并尝试用其推动业务模式的变革,无论是业内已有的信托公司“账务机器人”上岗,还是有信托公司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些都反映出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扑面而来时,信托公司所采取的积极态度。面对不断迭出的新技术,信托公司怎样取舍,又该如何挖掘并促成新的业务落地,取决于各信托公司的战略决策和业务选择。近期,《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员袁田和紫金信托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雷其瀚,了解他们在实践中对信托科技的看法。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日新月异的技术对信托公司的影响?

  袁田:当前,包括云计算、移动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商业逻辑和社会存在,对于以数据为展业基础、以管理风险为经营核心的金融行业尤为如此。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品服务、组织流程、企业文化诸多维度,而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既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影响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雷其瀚:金融科技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无论人们是否乐意,均被裹胁着向前。同时,信托作为金融子门类,既有金融服务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业务特性,无法简单地从科技水平较高的银行业、证券业复制经验。那么,在“无科技不金融”的大势下,在年均复合增长率39.18%的10年快跑后,信托公司如何实现科技赋能值得思考。

  《金融时报》记者:信托科技的发展与金融科技相比,有什么共性和个性?

  袁田:从共性角度看,信托科技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信托创新,聚焦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创新;从个性角度看,信托科技的着力点在于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为受托人尽职管理赋能,助力信托本源业务开展,结合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持牌机构的展业特点,促进信托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合法合规经营,提升信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以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民财富管理。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一波波热点技术,您认为信托公司该如何选择?

  雷其瀚:如何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建议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从业务出发。这里的“业务”是围绕金融监管政策和公司战略作出的业务科技识别以及相关的管理、控制和服务等。无论IT是作为“扶持者”还是“赋能者”“引领者”,科技应与业务一体,绝不可脱离企业业务目标而独立思维。

  二是追求价值落地。工作中IT容易陷入技术陷阱而忘记贡献价值之初心。价值可以是短期的或长期的、特定业务的或综合需求的,亦或是可量化或难测算的(如管理、文化),但无论哪种类型,IT运用务必要以终为始,追求产出物的价值贡献。

  三是对新技术要做到“不怠”“不拒”“不畏”“不慌”。不怠是对新技术保持充分敏感度与热情,防范路径依赖症发作;不拒是不排斥不抗拒,不受现有知识结构限制,关注和享受技术变化;不畏是对未知领域保持探寻和去证实(证伪);不慌是要掌握落子节奏,技术选型往往兹事体大,不宜简单盲从。

  信托公司可结合企业战略选择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对成熟领域的研发,而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暂不妨保持积极关注。

  袁田:技术对于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融通理念为抓手,推动以受托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再造,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的融通:线上与线下、业务与管理、内部与外部。

  具体而言,线上与线下即传统线下管理内容的线上化,例如在财富端,将客户的线上需求与信托线下服务渠道联动,基于账户信息和客户的线上行为数据,开展数字化营销,精准捕捉客户画像,匹配相对应的线下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在风控与运营层面亦然,通过模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尽调、智能风控、智能运营,用数据统合信息,用信息助力决策。

  业务与管理融通即打通信托公司前、中、后台的管理边界,形成平台化、联动式的管理模式。以研发创新为先导,以业务发展为目标,以系统应用为支持,带动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运营管理数据可视化、财务管理分析智能化、决策管理科学化,聚合公司内部各个部门联动融通,共同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能力。

  内部与外部融通的核心在于数据的融通,打破公司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公司内外的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促进数据的流动与融通,使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形成资产,推动基于数据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鉴于信托公司跨行业、跨领域、跨市场的多元展业特点,数据的融通本身可以为信托公司开展金融整合服务带来重大商机和可行性,以数据整合带动资源整合,以资源整合带动业务整合,通过数据的融通与共享,形成资产数据化和数据资产化的良性互动。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信息科技推动信托公司转型发展有何建议?

  雷其瀚:在非科技类企业,业务端是聚焦点,公司中高层通常是业务专家而非IT人士,间接导致IT“孤独得无可依赖”。但若没有信息科技支撑,业务目标易似无根浮萍无处着力。因此IT须保持主将思维,成为对业务“最清楚的那个人”,从全局视野反观信息科技。

  将需求管理从功能层面提升至企业目标层面。需求是业务与科技融合的载体,需求的结果往往是宝贵IT资源投入和相应系统上线,需求响应不是单纯功能实现。要把握好两个“永远”:一是“永远要清醒地知道需求方是不清醒的”,即要真实地发现潜藏在复杂信息中、真实的业务目标;二是“永远不要依赖IT系统去解决原本应由管理解决的问题”,即要推动公司管理提升。

  对不确定性保持敬畏并有预先原则来对待。相对具体业务而言,信息科技建设往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如环境、业务、决策、成本、进度、质效),因此要有重有轻,要重体系重数据,要敢于取舍,不贪大求全,保持职业质疑精神,警惕“折纸灾难”“脏数据湖”等风险发生。

  袁田:信托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只有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与时俱进才能谋求稳健长久发展。因此,信托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设计与规划,从战略上达成共识,观念上转变认知,发展上谋求共生、共建、共享生态。在认知上打破固有观念,深刻体会数字化变革的客观环境为公司和行业已经带来的转变以及将会带来的更深远变化。同时,以连接、开放为基点,以差异化经营为手段,以共生共享的态度建立与服务客户、合作伙伴、同业伙伴的信任关系和合作基础。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