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科技创新走廊提升大湾区创新能级

更新时间:2019-07-17 23:05点击:

日前,广东发布《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出100条重点举措以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记者采访获悉,遵循这张“施工图”和“任务书”,广东将重点抓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圳将在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好核心引擎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吕坚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每周深港两地来回穿梭,是他的工作常态。在深圳虚拟大学园的香港城大深圳研究院,像吕坚教授这样过着“双城”生活的科研人员,如今已有数十名。深港两地的资源与产业优势互补性强,让吕坚团队如虎添翼,他们不断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首创超钠镁合金材料、全球首次陶瓷4D打印……一系列成果呱呱坠地。

香港、澳门以高校、科研、金融、航运等优势闻名;深圳以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开放的环境著称;广州的外贸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明显;东莞、佛山等地则是制造业实力雄厚的重镇。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创新要素流动已成加速趋势,整体创新及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已然具备了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记者从科技部门采访了解到,目前深圳正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与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一体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发力补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短板。《实施意见》提出携手香港、澳门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今年5月,“DNA修复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实验室在深圳启动。据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将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并开展DNA修复相关课题,培养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后备人才。随着更多的世界顶尖科研团队和机构落地光明区,光明科学城离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越来越近。

事实上,广东和深圳早就意识到,携手港澳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整个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2017年底,广东印发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连接广州、东莞、深圳,打造“一廊联动十核驱动”的创新高地。随后不久,广深科创走廊范围延伸到了港澳。2018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提出,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专家在分析了国际创新发展历程与经验后指出,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区域,其各类创新资源呈现出“廊带”分布的特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以高速公路、轨道等交通要道为依托的轴线区域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可谓是顺应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和着力点。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