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02 08:01点击:
金融科技下半场势必以资管为核心,实现技术与资管深度融合,对资管行业和金融科技行业是一个共赢局面。
“科技在资管行业的应用至关重要,让投资者在确定性的风险场景下获得投资收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母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席王忠民在7月16日举行的第一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上这样表示。会上,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指出,未来金融机构会逐渐进入线下为主、强金融属性的资管领域,金融机构需要拥有更强、更专业的金融科技能力。这意味着,金融科技的布局将进入下半场。
过去几年,消费金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发展,尤其以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业务为代表。这些业务能够率先爆发,主要是因为消费金融业务形态立足于线上的特征与金融科技领域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能力相匹配。
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分析认为,这些业务侧重线上,且具有弱金融属性和强客户型,像很多互联网行业一样,消费金融在很长时间里,都以用户数量增长为主要目标,追求流量是重中之重。
但用户数量不可能一直增长,总会撞上天花板的。在这个时候,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很自然地要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去提高现有业务的服务水平上,以尽可能留住用户,同时去开拓其他业务。
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选择。头部互联网企业,在早期做流量生意的阶段,有意无意地展示出雄厚的数字技术能力。这种内部功能化的业务本来是服务于自己内部需要,但当这个业务本身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可以转化成对外服务的业务了。数字技术业务可以独立对外提供服务后,实际上已为金融科技进入下半场做好了技术准备。
金融科技下半场的主要特征是:金融机构不再局限于对流量的追逐,而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
强金融的典型业务就是资管。在过去几年,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拥抱科技,但目前做出的尝试仍局限于线上获客、智能投顾等领域。在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方面,比如投资端的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投资决策和信用中介等方面的尝试,仍严重不足。
在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刚性兑付+资金池”模式不再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发展趋势,投资者从过去的“期限与收益率”偏好转向“风险与收益”偏好,资管行业从“渠道为王”进入“产品为王”、“配置为王”新阶段。资管行业也需做出反应,首先要提高存量业务的经营效率;其次要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因此,资管行业对金融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具备了对外服务的能力。科技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始于销售。自2013年余额宝诞生开始,资管行业销售呈现互联网化态势。
中国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公开募集基金销售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40家。自2016年9月份后,监管部门收紧公募基金销售牌照发放,目前第三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数量约108家,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均已获得公募基金销售牌照。
但科技对资管行业的影响不止于销售,还能进入资管业务最核心的投资决策中。基于京东数字科技提供的数据智能挖掘的技术支持,东方红资产管理在2015年7月底成立一只大数据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15日,该基金累计单位净值1.292元,成立以来总回报为29.2%,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24.15%的涨幅。
金融科技要做的是为资管行业赋能,而非直接参与竞争。金融科技下半场势必以资管为核心,以技术服务资管,提高资管行业服务水平,实现技术与资管深度融合,对资管行业和金融科技行业是一个共赢局面。
盘和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编辑 汪世军 校对 薛京宁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