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08 12:02点击:
蚌埠新闻网讯 “实行禁塑,蚌埠有基础,有底气!”手拿《蚌埠市关于推广应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杰兴奋不已。
那么,蚌埠的“底气”在哪?实现功能性替代背后的产业基础是什么?一次性塑料袋全面禁止使用后,我们用什么?
蚌埠底气,源于良好的产业基础
“实施全面‘禁塑’,必然要立足于背水一战,强力推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走进位于固镇经济开发区的丰原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各种聚乳酸应用产品琳琅满目。“聚乳酸是基于淀粉生物质和秸秆纤维两种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成乳酸,再进一步纯化聚合制备而成。”谈起聚乳酸工艺,李荣杰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聚乳酸具有成长为‘万亿级’特大产业的潜力。”对于聚乳酸,李荣杰有着深厚的感情,经过近20年的潜心研发,丰原集团于去年底完全掌握了乳酸菌种制备、发酵、提取纯化、聚合、环保纤维、环保塑料六大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且已申请了30多项重大工艺方法发明专利。实际上,目前丰原集团因其最具竞争力的聚乳酸合成技术以及突出性的环保纤维、环保塑料技术,已实现对国外3家企业的超越;蚌埠市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也集聚了22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年形成产值350亿元。
那么,生物基材料和我们常说的可降解材料是不是一个概念?答案是,两者之间很难划上等号。“聚乳酸就是真正可降解生物基材料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基塑料和石油基化纤传统地位的新材料。”采访中,市发展改革委环资科负责人许海涛表示,只有那些原料来源于生物质并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才能真正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而聚乳酸正是目前可降解材料中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性价比最高、最贴近石油基聚酯的生物解决材料,占到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份额的7成以上。
“实施全面‘禁塑’,必然要立足于背水一战,强力推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袁健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我市充分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加大对丰原集团和雪郎生物为代表的本土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储备了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代表的生物新材料全产业链技术,并逐渐将其做大做强,具备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端的产业化能力。
作为保障,我市已初步完成《蚌埠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明确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呋喃聚酯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材料产业,保障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材料供给能力。确保到2019年底,生物基可降解袋、膜、餐盒、杯子产能满足全市替代需求;2020年底,聚乳酸塑料制品建设规模达到8万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制品建设规模达到2万吨。
在可降解塑料餐盒方面,丰原集团年产2万吨聚乳酸塑料项目已完成土建及主厂房建设,正在推进设备安装工作,预计2019年8月底建成投产,到年底生产聚乳酸塑料制品3000吨左右,2020年可实现产能1.6万吨。初步预计,2019年产品销量可达到2000吨左右,将在各级机关食堂率先推广使用。
蚌埠底气,源于势在必行的“禁塑”行动
“在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绿色发展过程中,蚌埠理应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表率,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树立榜样。”
“在硅基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蚌埠聚力突破生物基领域‘卡脖子’技术,全面掌握国际领先聚乳酸上下游产业生产技术,建成世界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市长王诚已经为聚乳酸等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当起了“宣传员”,其战略意义和巨大价值逐渐为人所知。
事实上,对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带来“白色污染”的公害,民众并不缺少共识。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不少商贩和市民表示,如果有经济实用的替代品,对于即将而来的“禁塑”工作大部分是抱着支持和理解态度的。
市场端对价格的关心,也让经济性成为生物基新材料推广使用过程中最受关注的环节。如何提高生物基新材料制品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实施意见》明确,一方面,我市将围绕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力学性能差、耐热性不强及可降解速度慢等关键问题,结合未来市场需求,开展材料改性和应用领域技术等研究。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建立不同规格(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生物制造路线,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树脂规模化制造。另一方面,致力于优化提升生物基材料下游产品性能,绘制生产技术路线图,推动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树脂及下游塑料制品、纤维制品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在生物基材料制品推广成本方面,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进行了扎实的前期调研和估算。结果显示,目前,普通不可降解塑料袋原料价格约为1.2万/吨,雪郎生物生产可降解塑料袋所需原料价格约为2.2万元/吨,产品销售单价比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高1倍。该公司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年产2万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配套年产2.5万吨顺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可降解塑料袋原料价格可降低到1.6万元-1.8万元/吨,初期产品销售单价高于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60%,3年后产品差价可降低到30%左右。
同时,在省政府研究室的调研报告里,聚乳酸技术具有经济成本上的可行性。目前,聚乳酸成本约为2000美元/吨,略高于石油化纤、塑料,但低于棉花,以及黏胶、天丝、莫代尔等天然植物纤维。未来,随着聚乳酸生产、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成本会继续降低,经济上的应用将更加可行。
为加快推进推广应用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等主管部门对鼓励政策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实施意见》明确,将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循环利用资源、绿色制造、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绿色采购等优惠政策,对从事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制品生产以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安排国家、省和市相关政策性资金支持。
同时,我市还将加快推进生物基新材料研制和产业化重大工程,提升安徽省聚乳酸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安徽省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我们将从生产和销售端同时发力,切实降低替代产品价格。”许海涛进一步解释道,针对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扶持政策也更有针对性,采用补贴、产业引导基金等经济手段,推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提供大家乐意接受的替代产品,保障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和“禁塑”工作顺利实施。
同时,随着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的铺开,供应量提升后,成本会相应地大幅度下降。在过渡期间,政府会研究鼓励或补贴政策。即对在蚌埠市生产并销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按照在全市销售收入,分别给予20%15%和10%的补贴,确保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不高于同类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
“在实施绿色发展过程中,蚌埠理应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表率,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树立榜样。”许海涛表示,生物基材料,不再使用石油和煤炭,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战略意义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决定了“禁塑”行动的势在必行。
(记者 杨露露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