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07 21:01点击:
袁隆平接受红网时刻记者采访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长沙报道
禾下乘凉、天下无饥,是袁隆平始终追逐的两个梦想。今年9月7日是袁隆平的公历(虚岁)90岁生日,虽然已经由“80后”晋级为“90后”,袁隆平仍然坚持奋斗在科研一线。虽然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他还是有空就到办公室走一走,到田间地头看一看。
接受媒体采访时,袁隆平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像产量不断创新高的超级稻一样,希望能健康、快乐、超百岁,为人类抗争饥饿这一理想目标奋斗终生,并以超级杂交稻亩产1200公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庆献礼。
超级稻产量不断突破新高
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旧称)的袁隆平年少时随父母颠沛流离,年少时深深体会到饥饿给人民带来的痛苦。195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抱着一颗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民饥荒的赤子之心潜心开展水稻科研。
1964年,袁隆平冲破当时流行的自花授粉作物无杂种优势的遗传学观点束缚,在国内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杂交稻品种比当时推广的常规品种增产20%左右。
创新路上永无止境。面对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提升放缓,抗逆性不强的徘徊局面,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新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并组织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2004、2011、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目标。2018年的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纪录。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的这一梦想,正随着超级杂交稻产量不断突破新高逐渐成为现实。
袁隆平还透露,他们正在攻关的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10月份产量有可能突破1200公斤大关,而且来势非常好。他们也将以超级杂交稻这一历史新高产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庆献礼。
心怀全球 造福世界人民
袁隆平的“天下无饥”梦,不仅是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还要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促进全球粮食增产增收。
多年来,袁隆平先后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毫不保留地向世界传授其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还在国内举办100多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60多个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政府农业官员和农业专家,这些人员回国后都成为了当地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的技术骨干。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40多个国家已经在生产商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截至2017年,这些国家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700万公顷,并且产量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将花了将近半辈子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无偿让全世界共享,在袁隆平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袁隆平说,全球有1亿6千万公顷水稻田,如果一半种上杂交稻,按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2吨,就可以增产1亿6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正是袁隆平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毕生追求。
寄语年轻人: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袁隆平及其团队攻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获得无数荣誉,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袁隆平始终保持低调朴实的生活。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袁隆平极少去饭店吃大餐,平时穿的衣服也都是从超市买的几十、上百元的普通服装,连出席大型活动的西装也只有几百元一套。他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影响了研究中心无数年轻人。
前不久,“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公布,袁隆平成为8名“共和国勋章”颁授建议人选之一。袁隆平表示,这对自己既是鞭策也是鼓舞,希望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追梦人”的袁隆平,也始终对年轻人有着殷切的期盼。他表示,年轻人应该要有理想,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年轻人不应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而是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只有真正努力奋斗,取得工作成绩,一切自然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