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王涛:“非遗”剪纸传承人让民间艺术不再遥远

更新时间:2019-11-29 07:30点击:

  作为济南市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和济南剪纸艺术院院长,怎样把剪纸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下去,是王涛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济南社区科普大学里,他似乎找到答案了。今年38岁的王涛是济南社区科普大学里最年轻的教师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上到80岁、下到8岁,他的学生遍布各个年龄层。在他看来,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教育上,传统艺术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非常重要。

  从“实用”教起学生进了学校当起老师

  平静的大明湖湖面上,有一道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座古朴的凉亭,凉亭和小桥的周围,绿柳红荷煞是好看。如果仅仅这样描述,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竟是一幅立体式的剪纸作品。但当这幅作品呈现在眼前时,那景中的画面却仿佛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眼前。王涛的剪纸与传统的剪纸不太一样,它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仿佛把时光都融了进去。

  见到王涛的当天下午,他在社区科普大学里便有一堂课。一副眼镜、一身唐装,一袋作品便是他所有的“装备”了。

  王涛出身于剪纸世家,自幼酷爱民间剪纸艺术,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他设计、创作了大量优秀剪纸作品,尤其擅长人物肖像和风景艺术剪纸。然而教授没有基础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王涛的课堂上,他把“实用”摆在了第一位。

  “不管是过年还是办喜事,传统的窗花、喜字还是经常会用到的。”王涛便从这些最实用的花样教起。令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的学生就“出师”了。在历下一个社区科普大学教授了几节课之后,王涛班上的一位阿姨有一天突然非常兴奋地找他“开小灶”,原来,这位阿姨已经有了孙子,小孙子的学校开了兴趣课堂,请她也去讲课,她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们的剪纸非常受欢迎,就又找到王涛多学几个花样。

  学生走出国门把传统剪纸传播到国外

  艺术是有感染力的,让王涛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剪纸艺术的感染力比他认为得还要强,社区科普大学里的教学竟然还连到了海外。

  原来,王涛有一位学员,她的女儿嫁到了法国,外孙是个中法混血的孩子。每年孩子暑假,她的女儿都会带着孩子回国来,这位学员便在平时教孩子剪纸。等外孙再回到法国当地的华人社区,又将剪纸教给社区里的孩子,那里的孩子也十分喜欢。这些有着中国血统的孩子虽然身在海外,但仍然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成为他们的兴趣。

  让王涛感慨的还有另外一件事。王涛的另一位学员,已经有一个要上大学的孙子,18岁的小伙,高中毕业准备到美国留学。“他申请的是一所国外的艺术院校,学校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点小才艺,他的奶奶便把他领到了我这里。”王涛回忆,几节课之后,小伙子录了一段剪纸视频寄到学校,学校的老师看到之后赞叹不已,小伙子也成功申请到了学校。而这件事情还有后续。小伙子到了美国的学校之后,不仅成立了剪纸社团,还利用周末时间到美国一些小学去兼职教授剪纸课程,不仅赚到了学费,还把中国传统文化再一次传播到了国外。后来,小伙子每次回国,都会到王涛这里来“充电”。

  而不在社区科普大学教课的时间,王涛也会将剪纸带到国外或者走进国内高校的留学生课堂。

  父子接力希望将“非遗”剪纸传承下去

  几年前刚开始在社区科普大学里教课的时候,王涛才30岁冒头,教的还是民间传统艺术,难免会受到质疑,然而王涛很快用自己的作品和课程征服了学生。

  王涛出身于剪纸世家,在社区科普大学,王涛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涛的父亲也是社区科普大学的一名老师。父子俩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在“非遗”剪纸的传承保护上,是一样的用心。

  王涛平时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区科普大学的授课上,不过,他乐在其中,这项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在他的指尖也变得不再遥远。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人心难免浮躁。“剪纸能够让人静下来,修身养性,把浮躁沉下来。”王涛说。(新时报记者曹茜)

原标题:王涛:“非遗”剪纸传承人让民间艺术不再遥远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