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相伴30年,见证历史变迁 从馋糖球到正月里的仪式感

更新时间:2019-03-23 22:08点击:

半岛记者 刘笑笑 肖玲玲

清脆碧绿的萝卜、雪白甜圆的元宵、朱红玉溅的糖球、花样繁多的小吃……对于青岛市民来说,一年一度的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绝对是正月里的重头戏。从1989年开始在贮水山儿童公园举办元宵灯会,到1995年萝卜会与元宵山会合二为一,再到2013年萝卜会·元宵山会和青岛海云庵糖球会首次融合,30年间,这个“岛城新春第一节”已成为独属于青岛市民的狂欢盛宴。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到如今的饕餮盛宴,这场大型民俗节会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丰富,人气越来越旺盛,已经成为科技与传统民俗、时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妙会”。

相伴30年,见证历史变迁 从馋糖球到正月里的仪式感

老青岛见证糖球会历史变迁

2月20日,是2019年萝卜·元宵·糖球会的最后一天,93岁的刘桂珍与女儿一行来逛会。刘桂珍虽然年事已高,但身康体健耳聪目明。在她的记忆里,从糖球会举办的第一年,她就带着女儿来逛会了,这么多年来,年年不落,算是亲眼见证了萝卜元宵糖球会的成长与变迁。“那个时候她(女儿)跟你这么年轻吧,我们住在纺机宿舍,每人花5分钱坐公交就来到海云庵了。”刘桂珍记得,当时糖球会在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举办,会场上大多数都是卖糖球的,另外还有卖糖稀、捏面人以及现场爆爆米花的。“我那个时候一个月工作也就30来块钱,一支糖球5毛钱,虽然跟现在比起来很便宜,但是在当时也不舍得多吃。”刘桂珍的女儿薛伟杰说。

尽管当时规模远不比现在,但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个正月里的节会已然成为青岛人最盛大的节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由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海云庵民间庙会演变而来。改革开放后,民间自发地恢复了糖球会活动。1990年,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开始由原四方区人民政府主办。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79岁的吴阿姨便年年带着家人过来逛会,“那个时候哪有这么多娱乐项目,到了正月里,就盼着糖球会开。”在她的记忆里,最开始时的糖球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花样也很多,“有个大拱门全是用糖球扎的,非常好看。”

刚开始恢复举办的糖球会,在老青岛人的记忆里也非常热闹,“有耍高跷的、扭秧歌的,还有跑旱船的,我们都爱看。”薛伟杰说。

相伴30年,见证历史变迁 从馋糖球到正月里的仪式感

几经变迁,成岛城新春第一节

如今的萝卜·元宵·糖球会在2013年之前,还分为好几个重大节会。除了糖球会,还有萝卜会和元宵山会。萝卜会源于七百年前的“清溪痷”庙会。1991年,原台东区人民政府将其作为青岛市传统民俗节日予以恢复,举办了第一届萝卜会。1994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台东区撤销,行政区域并入原市北区。1995年2月,萝卜会与元宵山会合二为一,定名为萝卜会·元宵山会。

家住潍坊的李刚2000年在青岛上完大学后,直接定居青岛。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正月初六七他就跟着亲戚回到青岛,为了赶正月初九开的萝卜会·元宵山会。“萝卜元宵唱主角,到处都是叫卖潍县萝卜的,作为潍坊人我天生对这个节会有一种亲切感。”

后来,2012年12月,原市北区与原四方区合并为新的市北区。随后,在2013年,与以往不同的是,萝卜会·元宵山会与海云庵糖球会两会首次在青岛历史上整合在一起,成为“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会期长达14天。其中,正月初九至十五活动区域为青岛文化街、沾化路等地;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二活动区域为以海云广场、糖球广场、嘉禾路、兴中路为中心,辐射周边道路和区域。经过2013年的探索尝试,2014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已经有机融为一体,成为“岛城新春第一节”。

而从2018年开始,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活动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时代特色,创新办会方式,以“5+3”新模式推动传统民俗活动提质升级。前5天主要为文化活动,后3天为文化商贸集中活动。

相伴30年,见证历史变迁 从馋糖球到正月里的仪式感

每年逛会成为春节必备仪式

在长达30年的演变中,萝卜元宵糖球会已经成为青岛市民春节里的必备仪式,从馋糖球、看新鲜,到春节里的必选节目,逛会已经成为一种情结。24岁的高翔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去的,那时候就是馋糖葫芦,因为我牙不太好,家人对我吃糖控制得很严,基本上捞不着吃。”但唯有在糖球会上,他才能“解禁”,品一品那酸酸甜甜的糖球,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口福了。

再大一些,每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高翔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去逛上一逛,“倒不是馋什么东西,但就是想去逛一逛。”不管天气都多冷,人多么拥挤,“就像是一个仪式,也是我们聚会的好去处。”高翔在威海上大学期间,每次说起糖球会,同学们都很羡慕,“还是挺自豪的,自己家乡有这样一个节会。”

如今,高翔已经在青岛工作了,逛萝卜元宵糖球会,仍然是他每年不变的节目,“不来逛逛,总觉得少了点啥。”他说,小时候对萝卜元宵糖球会的期待是对那一串糖球的向往,后来是一种少年相约的仪式,现在,“看着糖球会上老人牵着孩子,朋友拉着朋友,就会回忆起往事。”高翔感慨道,带着他逛会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陪着他一起逛会的朋友也都各自天涯。

同样是一名老青岛,62岁的王光军每年都会来萝卜元宵糖球会逛上一圈,虽然牙口不是那么好了,但吃一串糖球“那还是必须的”。回想起年轻时,逛糖球会就是图凑个热闹,“那时候糖球会上有很多平常日里难看到的节目,很多人都去看;会上还有糖球等很多吃的,不过那时候手上没啥钱,也只能过过眼瘾。”王光军回忆道,现在生活好了,糖球会的节目丰富了,好吃的也更多了。

相伴30年,见证历史变迁 从馋糖球到正月里的仪式感

美食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在每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上,市民们都能看到高家糖球、刘家糖球等几家熟悉的面孔。这些糖球伴随着很多人的成长,参加糖球会的年头都在20多年以上。

1990年,原四方区开始在海云庵举办糖球会,第一次参会的高家糖球一炮打响,高家糖球与萝卜元宵糖球会的不解之缘就此结下。高家糖球第三代传承人高士湘告诉记者,近30年坚守在萝卜元宵糖球会上,身边的变化很多,节会的运行越来越规范,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传统文化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来自各地的美食、小吃越来越多。高士湘感触最深的,当然还是糖球的变化,“1990年我们高家糖球第一次参加糖球会的时候,就带来了一种芝麻糖球。”从第二年开始,就有了瓜子、花生碎等样式的糖球,之后的每年都有所创新。

作为刘家糖球的负责人,46岁的刘群芳1990年第一次参加糖球会。那一年,她还是一个17岁的小姑娘,继承了祖辈做糖球的手艺,跟着父亲在青岛路边卖糖球。当时糖球品种很单一,只有一种最简单的山楂糖球,也没有去核,5毛钱一支。也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小吃,在嘉禾路上一字排开的全是糖球摊位。后来,随着其他小吃品种不断丰富起来,糖球摊位也优胜劣汰,发展到今天剩下了10多家。而刘家糖球也经过不断改进创新,已有几十种糖球,每年糖球会上都会带来几款爆款的花样糖球,例如今年的鹅肝糖球和芝士糖球。

青岛民俗专家鲁汉对海云庵糖球会的演变历史颇有研究,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糖球会变化的见证者。说起糖球会上的小吃,他告诉记者,一开始糖球会上的小吃只有糖瓜、豆腐脑、馄饨、桃酥、烤地瓜等本地小吃,后来外地小吃大量进入,到了2012年、2013年,小吃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化,从一枝独秀的糖球,变成了百花齐放的美食汇聚。如今,节会上既有老北京爆肚、广州肠粉等内地美食,还有蚵仔煎、轰炸大鱿鱼等台湾小吃,更有印度飞饼等东南亚美食,让“老青岛”们目不暇接。

相伴30年,见证历史变迁 从馋糖球到正月里的仪式感

不断创新,传统节会华丽转身

每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上,几乎都能看到摄影爱好者李廷仁的身影。“拍吃相、美食、火爆拥挤的人群,”李廷仁将其称之为扫街。在他的镜头里,有非常诱人的美食,有可爱的孩子,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等。善于观察的他发现,糖球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内容越来越丰富了,科技和民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不过,作为摄影爱好者,让李廷仁觉得遗憾的是,镜头中市民和游客脸上新奇、兴奋的表情消失了,摊户身上的乡土气息也没有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虽然节会上有花样繁多的小吃,但是大家也都见过吃过,没有那么新奇和兴奋了,更多的是来感受节会的气氛,来热闹热闹的。”李廷任认为。

“没有一个节会能像萝卜元宵糖球会这样,既有传统民俗,又有如此大规模的商贸活动。”在爱好传统民俗文化的市民秦岭看来,如今的糖球会已经演变成一场民俗盛宴,市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天南海北的小吃,更能在家门口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月19日下午,她就专门带着女儿来到海云广场上,一一参观非遗展。这里设有非遗展区、手工艺展区、“手绘青岛”创意展区,还特邀对口帮扶的贵州安顺地区的特色产品前来展销。此外,海云广场还举办了元宵制作比赛、民间老游戏大赛、灯谜竞猜、拍客大赛、糖球制作大赛等活动,让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

而今年,作为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的全新尝试,首次增加中央商务区分会场,创新采用“文化+”模式,将科技、运动等时尚元素融入传统节会,为拥有百年历史的糖球会注入一股科技感十足的新鲜血液,让传统节会华丽转身为高新科技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妙会”,增添了相比往年更为亮丽的风采。

“我参加过很多地方的庙会,像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这样规模庞大、人气旺盛的还真不多。逛了一下午,吃了美食,欣赏了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真是大开眼界。”浙江游客王东红如此评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