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2100年前的藕汤、4000年前的面条、2500年前的鸡蛋......那些考古发现的美食

更新时间:2019-04-14 13:02点击:

webwxgetmsgimg (3).jpg

不久前,江苏溧阳一座春秋时期的土墩墓里发现了一罐鸡蛋的消息迅速在网络走红。出土鸡蛋的这座墓里还有印纹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质灰陶的三足盘,储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事实上,这并非考古中第一次发现食物遗存。考古人员还发现过面条、藕汤、饺子、肉串、点心……

那些年在考古现场被发现的“美味”,有不少改写了我们的食物史。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藕汤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种类十分庞杂,包括日用饮食器具、乐器、兵器、书籍、衣物、食品等,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一号墓云纹漆鼎时,竟然发现鼎内盛放有汤和莲藕片,并且浸泡在汤中二千一百多年的莲藕片仍清晰可辨。更使人不解的是:鼎中的藕片随着搬动次数和暴露于空气中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减少,等运回到博物馆再看时,藕片竟然全部神奇般地消失了。

b47cc9ac99724dd4b33606633fb65c87.jpeg

还好一旁的随队摄影师听到队员的呼喊声,赶紧跑来按下快门,将这罐两千多年前的藕汤定格在黑白照片里。当你走进湖南省博物馆时,还能从墙上展示的照片里,一睹这罐藕汤的风采。

这藕片为什么放在水中浸泡了二千一百多年都未腐烂,而出土后却又迅速消失了呢?据有关专家解释,出土时仍清晰可见的藕片,其实其内部纤维早已腐溶,仅存一完整的外形而已,出土后遇空气氧化作用,加上在起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震荡,藕片就会迅速溶解于水了。这一现象说明:长沙地区二千多年以来,很少发生过大的地震。否则,如若经常发生地震,间或还有大的地震发生,那么盛有藕片的鼎早已在椁室内覆翻,要么藕片早已溶解于水了。

喇家遗址发现的面条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叶茂林至今还记得,他所带领的考古队2002年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4000年前面条的细节。

当时是秋冬季,考古队正在喇家遗址的一处小广场上进行发掘。在地下约2米深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建筑房址。房址的地面上,有一个倒扣着的红陶碗。考古队员揭开一看,里面不仅存满了泥土,竟然还有一团卷曲缠绕的面条状残留物。

nuddle.jpg

“看上去就像是面条,但风化得厉害,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叶茂林对科技日报记者回忆道。

经检测这碗面条并非由小麦制成,而是由小米制成。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分析残留物样品中,还检测到少量的油脂、类似藜科植物的植硅体以及少量动物的骨头碎渣。有专家猜测,这些估计是这碗面条的配料,说明这可能还是一碗荤面。

阿斯塔那古墓里的饺子

被称作是“地下博物馆”的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墓葬里的一些面食点心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据报道,考古人员曾在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了几枚唐代的饺子。尽管它们已严重钙化,整体颜色发黑,坚硬如石,但外形相当完整。饺子的面皮由小麦粉加工而成,摆在木碗中形如月牙,看起来和现在的饺子很像。

jiaozi.jpg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赵志军看来,在阿斯塔那古墓群出现的月牙形饺子应该符合中原地区的面食制作特点,是当时不同地区间文化交流的见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早在那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习俗就已流传到西域,并被当地人所接受。

除了这些之外,考古人员在古墓里发现的“美食”还有骨头汤、馕、阳干鱼、炖牛肉......虽然经过漫长时间的沉淀,再美味的食物都成了土,但赵志军表示:“相对于出土的食物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透物见人。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解读食物背后的人文故事,挖掘它们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3个要素决定着人类对食物的选择,基本营养成分的需求、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的限制、文化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制约。对包括食物在内的考古遗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还原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官方微信公众号